投稿邮箱:hyqwmw@163.com | 加入收藏

惠州惠阳古镇维:用热血青春传承枫桥精神
2021-02-25 10:12:09 稿源:惠州头条客户端

  两年前,古镇维考入公安系统,成为惠阳区公安分局镇隆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圆了他“警察”梦,也开启了他驻镇隆镇联溪村的“村警”生涯。
 

古镇维耐心调解村民邻里矛盾。

  驻村民警的工作繁琐又忙碌,古镇维全身心投入——自编自演制作“村警大学堂”小视频;进校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化解邻里多年矛盾……在他心中,烙上了“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警务理念,深植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服务宗旨,他所做一切就是希望辖区群众安居乐业。日前,他荣获了2020年度惠州市“十佳驻村民警”荣誉称号。

  事事用心 化身“交警”保辖区畅通

  随着四环路的拉通,地处惠城区、惠阳区、仲恺区三地交界处的镇隆镇联溪村,车流日益增多,经常发生交通拥堵和事故。

  古镇维是惠东人,今年32岁,会讲客家话。他成为驻村民警后,一刻也闲不住,有事没事就往村里跑,了解民情,知晓民意。

  古镇维在走访中得知,四环南路一个路口是辖区两所学校的必经之地,一旦这里拥堵,将严重影响学生上学放学。联溪村离镇隆交警中队11公里,车辆发生事故后往往停在路上等交警处理,车龙越堵越长。一次路口大堵塞,下午4点半放学的孩子,到傍晚6点半还堵在路上出不去。

  基于联溪村的实际情况,他协调多部门,将村警工作室门前的空地作为轻微交通事故处理点。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报警后,交警会告知报警人拍照取证后,挪车到轻微交通事故点和村警工作室等候处理,也可进行自我调解,及时解除因交通事故引发的拥堵情况,保障路段畅通。这一举措打破村警和交警职责壁垒,推动治安、交通安全管理的齐管共抓,自实施以来,交通拥堵时间大幅减少,辖区交通秩序持续好转。
 

警示牌树立以来,古镇维利用“智慧新警务”技术,共有47车辆次经联系挪开并合理停放,及时消除纠纷9起。

  随着联溪村的发展,村内小汽车越来越多,村道一处拐弯处旁边成了大家“约定俗成”随意停放车辆的地方,常常导致村道拥堵,引发挪车纠纷。周边村民对此很苦恼,曾摆放“禁止停车、后果自付”的提示牌,可效果甚微。古镇维了解后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他在这里树了警示牌树,上面张贴了自己的照片、留下了联系方式,村民可通过电话告知他,他再通过“智慧新警务”联系车主快速挪车,及时消除乱停车纠纷。此外,他还协调村委会在周边划出一些停车位,疏堵结合的方式让这个“安全死角”开阔了,大家也不乱停放了。

  随和可亲 化身“知心哥哥”助力未成年人成长

  新学期开学,辖区的孩子们又盼着古镇维来学校讲课。在联溪村,不仅学生,几乎所有村民们都听过他的课。成为驻村民警以来,古镇维坚持线上、线下齐宣传,提高基层群众法律意识。
 

他一走进幼儿园,孩子们就欢快地围住他,不停地喊“古叔叔”。

  联溪村工厂众多,异地务工人员不少。本地常住人口约3000人,外来人口6000多名,尤其是一些双职工家庭,日常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他每月轮番走进辖区的三所学校(1间小学,2间幼儿园),让每一个学生做到“知法、学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他结合未成年的需求,宣讲交通规则、民法典等法律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上课,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并从学生身上影响家长,达到影响身边人的效果。
 

他每月轮番走进辖区的三所学校(1间小学,2间幼儿园),让每一个学生做到“知法、学法、懂法、用法” 。

  他一走进幼儿园,孩子们就欢快地围住他,不停地喊“古叔叔”。小学生们则称呼他“古老师”。有的放学后回家,发现家里没人,会打电话向他“吐槽”;有的遇到烦心事,打电话向他咨询;还有的不愿意跟父母说的小秘密,都愿意向他吐露。他俨然成了孩子们的“知心哥哥”。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古镇维还自编自导小视频,利用线上学堂向群众传播法律知识。从文案、录制、剪辑……一条约4分钟长的小视频,他前后需要两天完成。为了让视频更形象生动,老百姓易于接受,古镇维泡B站,看抖音,买特效……力求将小视频做得更实用。

  他结合联溪村实际,主要从交通安全、反诈骗宣传等方面,通过发送工厂群、村民群、家长群等传播到千家万户,视频通俗易懂,贴近身边实际,基本人人都看过。村民们看后还纷纷在朋友圈里转发古警官的视频,希望更多的亲朋好友知晓。目前已制作小视频12期,累计观看人数达8000余人。

  依法依规 化身“和事佬”解决多年矛盾

  古镇维在联溪村的知名度很高、口碑很好,很多他不认识的村民,也存下了他的电话号码,以备不时之需。

  今年春节之前,在联溪村居住10多年的陈先生给古镇维送来一面锦旗,感谢他去年9月帮忙调解邻里矛盾,顺利地解决了门前道路拓宽、河堤加固美化的事情。

  十多年前,陈先生和邻居罗女士因房子门口的河堤有了矛盾,结下怨根。陈先生认为,两家房子与河堤很近,考虑到安全、出行因素,陈先生愿意出钱拓宽自家门口和罗女士门口的这段道路。但这样一来,就会占用罗女士在河堤处开辟的菜园一些面积。双方因而不和。
 

古镇维从生命安全第一原则出发,认为修复护堤、河床安全隐患是最重要的,他拿起竹子和塑料绳,在政府人员和村委的见证下,划定界限和制定修整计划。

  古镇维从生命安全第一原则出发,认为修复护堤、河床安全隐患是最重要的,建议采用陈先生的办法。但罗女士一开始并不接纳,从冷嘲热讽、处处刁难、到投诉举报,古镇维并没有气馁,数十次地往这里跑,依法依规逐步化解,甚至自讨腰包,买菜送给罗女士。

  考虑到双方最大的矛盾是修堤坝界限问题,古镇维拿起竹子和塑料绳,在政府人员和村委的见证下,划定界限和制定修整计划。

  2021年1月这段路完工,陈先生送上锦旗,村民更是亲切地把这一段仅30米长堤坝路称为“警民路”。

  初心不变,金石为开。当警察是古镇维从小的梦想,如今身穿警服,头顶警徽,他更加明白这份职业的神圣职责。他说,始终脚踏实地,坚守初心使命,加强改革创新,在平凡的基层民警岗位上,做出利国利民的成绩,谱写属于自己的动人战歌。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沈富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