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yqwmw@163.com | 加入收藏
老党员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2021-08-09 10:29:25 稿源:惠阳文明网

  一日入党,终身为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惠阳区共有1818名党员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不仅让老党员深切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也激励年轻党员干部,向榜样看齐、向先进学习,在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中鼓起精气神,展现新作为、新气象。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3位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尽管脸庞写满岁月的风霜,但他们的眼神依然坚定,传递出信仰的力量!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他们都踏踏实实为民服务,践行初心使命、谱写奋斗赞歌。

  当年海上交通运输情报员如今笔耕不辍当主编

  97岁王峰离休不离责 为出版红色书籍不遗余力

  97岁是什么状态?97岁还能干些什么?当老党员王峰精神矍铄地站在大家面前时,没人敢相信他已经97岁。王峰头发眉毛都已变得银白,仍然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同时笔耕不辍,为出版红色书籍劳心费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受邀“口述历史”讲好红色故事;他还查阅资料想尽快出版《东纵边纵将士风采(二)》一书,每天都激情满满,神采奕奕,完美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王峰。

  受尽压迫果断投身革命

  1924年10月,王峰出生在大亚湾澳头小桂村一个半农半渔的贫苦之家。因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一家人常食不果腹。为了生存,年少的王峰只能到邻居家的蟹船上当童工。那段日子非常难熬,工作危险性极强,但这也练就了王峰从小在海上生存的本领。

  小桂村靠山临海,地势险要,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以及粤赣湘边纵队的重要游击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44年,受尽压迫的王峰果断投身革命。1947年至解放前,他先后任小桂海港帆船公会会长、大亚湾海上交通运输情报员、大亚湾帆船公会会长、支前委员会主任。

  其中最为惊险的经历是做海上交通运输情报员那一段。王峰回忆,当年海上交通运输情报员的工作分两个部分:一是海上交通运输,需要到香港载药物、鞋子等军需物资回来,同时接收、转移被国民党追捕的革命同志,以及运载进步学生到陆丰河田等地读书;二是要来回传递情报。只要拿到情报就要想方设法与部队接头。例如用船只或者用接头特征来释放暗号。他还记得,有一次去香港湾仔送情报,暗号是把裤脚往里面折,因为常人卷裤腿都是往外面折……讲起这些,王峰精神抖擞。

  当年这些工作都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王峰和同志们要躲避国民党的追捕以及清乡行动,他驾驶的小渔船从小桂村出发到香港要历时两天,如果在海上遇到大风暴,革命物资和性命都可能葬身海底、荡然无存。好在大多是有惊无险,最后都顺利完成任务。

  “老有所养亦应老有所为”

  新中国成立后,王峰积极投身国家建设。1950年10月,在东江革命干部学校学习,参加土地改革,任土改队组长、横沥区政府民政助理;1953年任惠阳县渔改工作队组长、副队长;1954年4月,任惠阳县合作总社供应科科员,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一直在惠阳机关工作。1990年2月离休,现任惠阳区东纵边纵老战士联谊会会长。


王峰家客厅摆满荣誉证书。

  “如今祖国富强,一切如先辈们所愿。”王峰说,“我晚年生活安定,思维尚且清晰,老有所养亦应老有所为”。

  在王峰家中,除了满墙的荣誉勋章、荣誉证书以及他和家人、战友的照片外,最多的就是书籍。由于年事已高,王峰看书时需要借助放大镜,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学习热情。

  已是鲐背之年的王峰不仅读书,还编书。2020年,由王峰任主编的图书《东纵边纵将士风采(一)》被广东省委宣传部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出版物,是惠州唯一入选图书,同时该书还被列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全书约51万字,分生平纪略、口述历史、征途回眸3个部分,展示了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主要将士的革命历程和奋斗风采。

  王峰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如今,他又在为《东纵边纵将士风采(二)》的出版劳心劳力,多方联系。身边的朋友和晚辈都劝他要多加休息、保重身体。王峰回应道:离休不离责、退位不褪色。只要身体允许,他将一直发挥余热,这是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曾是抗美援朝小战士,多个“战场”发光发热

  85岁黄锡任学过医当过兵 干过检察官一腔热血献给党

  7月底8月初,东京奥运会激战正酣。85岁的黄锡任每天都会守在电视机前,每当看到中国奥运健儿夺冠,他也会欢呼雀跃。这位15岁参加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有着69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直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去年和今年,黄锡任先后收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他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彩故事。


黄锡任。

  15岁响应国家号召抗美援朝

  黄锡任是惠东多祝人,出生于1936年10月,自幼家贫,父母早逝。1951年,年仅15岁的黄锡任响应国家“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号召,应征入伍。同年11月入朝,因为年纪小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64军某师某团二营当卫生员,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奔赴战场。

  黄锡任的职责主要是在战场上“给伤兵包扎、止血、固定,然后由担架员抬下去”,因为人小机灵,语言学习能力强,他当过一段时间的通信兵,多次被委以送信的重任。途中,好几次遇到飞机轰炸,“炮弹就在身边爆炸,子弹从头皮上嗖嗖掠过”,幸好躲得及时,没有受伤。

  其中经历的最激烈的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炮弹不间断地轰炸,将山地都炸平了,许多共产党员争先恐后地冲到最前方。”黄锡任说,当时“勇敢不怕死”就是党员的代名词,这给了他极大的触动,也坚定了入党的决心。

  1952年7月,16岁的黄锡任在朝鲜前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3个月后正式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工作积极,脏活苦活都抢着干,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积极,他回答说:“只有这样才能报答党对我的关怀。”

  抗美援朝胜利后,黄锡任随部队驻防辽宁大连。在部队七八年的时间,黄锡任长高了,结实了,口音也变了:一口东北腔,口味也变了,爱吃辣椒。直到现在,他家里还备着多种辣椒酱,不时吃上一碗辣椒拌面。


黄锡任(后排左)和战友合影。

  积极投入到家乡建设中

  1958年4月,黄锡任转业回到惠东县多祝乡明溪大队加子坑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积极投入到家乡农业生产和建设中,在另一个“战场”奉献自己的力量。

  他将参军和转业带回来的补贴全部支援村里的农业合作社,让村里的贫困户买猪仔养,帮助村民脱贫。当时有人说他傻,但黄锡任回答:“钱拿着有什么用?能为民办实事才有价值。”

  几个月后,他调到当时的平山公社,负责共青团工作。因为工作缘故,他认识了小他6岁的周碧梅,两人由此相知相爱,并于1962年登记结婚,携手一生。

  1963年8月,黄锡任调到惠阳县淡水人民医院,1967年调到惠阳县卫生局,在卫生系统工作了10多年,期间,他还参与了卫生系统一些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1978年6月,惠阳县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1980年5月,黄锡任因为“办案业绩突出”从惠阳县卫生局调入惠阳县人民检察院,参与了检察院重建初期各项重要工作。

  黄锡任回忆,检察院重建初期办案条件十分艰苦:“我们经常要外出办案,来回几十公里的路,就靠一部单车。”但艰苦的条件没有难倒老一辈检察人,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上,黄锡任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把一腔热血献给检察事业。

  在惠阳人民检察院的16年,黄锡任见证了检察事业重建初期的历史,见证了一代代检察人艰苦奋斗的历程。1991年7月,黄锡任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荣誉证书及纪念章。1996年他光荣退休。

  7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15岁的小战士已成85岁的老人。如今的黄锡任腿脚有些不便,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愿回忆过往,也关心当下。“感恩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黄锡任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感到很自豪,也祝福党和国家越来越强盛。”

  气象科技前辈一生征战南北至今退而不休

  85岁霍金钊科技报国 为气象事业奉献一生

  “七一”前夕,家住惠州市区下埔的老党员、惠阳区气象局原副局长霍金钊领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望着熠熠生辉的纪念章,这位有着62年党龄、在气象科技一线工作了42年的老气象工作者,眼眶湿润,思绪穿越东北黑土地和南粤热土,往事一幕幕浮现。


霍金钊。

  响应祖国号召到东北工作

  霍金钊于1936年出生在惠州桥东一个普通家庭,听着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成长。

  1955年夏天,立志科技报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霍金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翌年,由于国家需要,霍金钊从成都气象干部学校毕业。“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激励和鼓舞着霍金钊,一腔热血的霍金钊申请自愿到边疆去经受考验和锻炼。

  霍金钊最后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十六站建设森林气象站。该地处于原始森林腹地,交通、通讯和生活物资补给极不方便,10月份进入严寒季节,滴水成冰,这对来自广东的霍金钊是巨大的考验。霍金钊和一名老技术人员,克服了恶劣条件,发挥所学,完成了建设森林气象站相关任务。

  1957年春季,霍金钊转至黑龙江绥化市望奎气候站工作,后又因工作需要,于当年9月被派到牡丹江市穆棱县气象站任站长。霍金钊回忆,当时农业气象取土很不方便,特别是进入严冬季节,要测至一米深,取一次土得半天时间,用铁锤硬往下砸,震得手生痛,手脚受冻,浑身却冒着汗。


霍金钊在黑龙江穆棱县(今穆棱市)的工作照,分析春播气象。

  作为代表参加全国群英会

  1959年是霍金钊永远难忘的激情岁月。当年8月,23岁的霍金钊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26日,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全国群英会召开,霍金钊作为黑龙江气象系统唯一代表与会,与6500多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欢聚人民大会堂。期间,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与会代表。

  “参加群英会,让我感受到新中国朝气蓬勃、干劲冲天的气象,更加鼓足工作生活精气神。”霍金钊回忆,在此后的穆棱岁月,他深入全县山山水水进行调查、对比观察,为政府部门开展农业等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因爱岗敬业、工作出色,霍金钊相继获评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气象部门双文明建设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牡丹江市优秀共产党员等。霍金钊一干就是34年。34年,他在黑龙江成家,妻子来自北京,也是气象工作者。孩子们在东北长大,都讲得一口地道东北话。

  年逾半百回惠从事气象工作

  往昔通讯、交通不便,霍金钊很少回惠州探亲。34年回乡探亲的次数不到10次。随着年龄的增加,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

  1990年春天,年逾半百的霍金钊话别他的第二故乡黑龙江,调回广东工作,先在海丰县气象局工作半年,然后转至惠阳区气象局。回到家乡工作,霍金钊继续以身作则,带领年轻人在一线工作。临退休前,身体硬朗的霍金钊还爬上三四层楼高的水塔进行防雷检测,让很多年轻人自叹不如。1998年,霍金钊光荣退休,为自己42年的气象科技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惠州是我的故乡,黑龙江是我的第二故乡,是党和人民培育了我,给了我美好生活。”退休后,霍金钊喜欢阅读报刊,保持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他也乐于发挥余热,关心惠州各项事业发展,积极为气象事业发展献智献力。霍金钊的三儿子霍振勇介绍,父亲时常教导晚辈,要热爱党和祖国,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我国的气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史,就是一代代气象人响应党的号召、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霍金钊说,他将继续以老牛爬坡的拼劲,发挥余热,一心向党、一生为民。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 香金群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 香金群 李芳娟 侯县军 实习生 刘景娜 通讯员 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