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yqwmw@163.com | 加入收藏
张敏:一腔赤诚献环保 一片丹心系民生
2021-12-09 09:39:43 稿源:惠阳文明网

  天空湛蓝,河水清清,蜿蜒流淌,与不远处的楼房、绿树相映成趣,组成了一个优美的城市景观镜头。这是张敏微信里的“御用头像”,画面中的河流正是她当孩子一样守护的淡水河。张敏是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阳分局党组书记、局长,5年前成为惠阳环保工作领头人以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水质污染严重的淡水河重新迎来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鹭舞翩跹的优美风景,她也从曾经的“环保小白”迅速成长为“环保铁娘子”。

张敏在企业调研,摸清治污底数。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12月2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公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张敏等32名同志被评选为“最美公务员”,中央组织部同时为他们记一等功,值得一提的是,张敏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者!

  心中有情怀

  坚定信念——“下决心让淡水河碧水长清”

  “干环保是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淡水河每一滴水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要把它呵护好、治理好。”近日,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的《闪亮的名字——最美公务员发布仪式》上,张敏深情地说。

  2016年12月1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进驻广东的第4天,也是47岁的张敏到当时的惠阳区环保局(现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阳分局)报到的第一天,她也曾说出这番话。以为民之心、赤子情怀守护淡水河的信念,从那一刻起就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其实,在那之前,我对环保业务工作,几乎一无所知。”张敏说,过去近30年,她曾在医院、法院、纪检、卫计等部门任职,“我这一生,一直都在接受新生事物,也一直在接受挑战。”而当时伤痕累累的淡水河,正翘首企盼“良医”的救治。

  淡水河,发源于深圳梧桐山,流经淡水城区,曾是惠阳区周边数十万居民的饮用水,是惠阳人的母亲河。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淡水河水质每况愈下,一度成为臭水河。早在2008年,淡水河整治已被省人大列为重点督办议案,经过治理,2012年消除了黑臭,但直至2018年仍未能达标,被中央环保督察列为重点整改问题之一,要求2019年底前实现达标。

  面对久治不清、历史欠账太多的淡水河,能否完成这个治理任务,张敏坦言“心里没底”。

  没底,那就先摸清底数。查排口找问题、测水质找原因……2017年那一年,惠阳区内50公里的淡水河,16条一级支流,300多个入河排污口,都能看到张敏及其团队成员忙碌的身影。

  “当时我们统计,惠阳淡水河流域,大概有16万吨的污水。”张敏说,面对如此巨大的污水量,她率先提出了一个“不让污水入河”的大胆想法。

  这样的“理想主义”,被很多人乃至环保专业人士认为是“异想天开”:面对持续了几十年的污染,怎么可能在两年内做到不让污水入河,让水质达标?

  “当一个事情可做可不做,你量力而行;当一个事情必须得去做的话,你就必须排除万难,全力以赴。”张敏说,“我当时就暗下决心,必须要打赢这一场治污攻坚的硬仗,让淡水河碧水长清!”

  手中有方法

  监管+服务——“在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取得平衡”

  位于淡水河畔的惠阳科惠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路板,机器运作后会排出含铜、铬、镍、锌、酸碱等污染成分的废水。前几年,因为设施设备老旧,废水处理效果不理想,公司每年还要花好几百万元的维修经费。“两年前,新的废水处理站投入使用,再也不用为污水处理不达标而担心了。”现在,看着清澈明亮的水从排水池汩汩而出,该公司总经理刘平生十分感慨。

  “从新废水处理站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试运行,她数次来到项目现场,了解施工困难,并安排专人给予技术指导。”刘平生说,公司环保成绩单背后,凝结着张敏及其团队的辛苦汗水。在他看来,执法严厉的张敏其实是个热心肠,工作方法特别“接地气”,干事雷厉风行,敢于担当,“公司着急采购污水处理菌种、受疫情影响复工复产遇到困难,我们找她,她都会全力帮忙协调解决……”

  “如何在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取得平衡?唯一的答案就是坚持‘监管加服务’的理念。”张敏说,对企业开展环保监管执法,并不是把企业“管死”,而是要让企业提高治污能力,更具发展活力。为此,她在工作中既是监管“黑面包公”,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执法,又是把脉问诊的“环保医者”,用心用情用力帮扶指导企业治污。

  治污攻坚,事事都难。但执着的张敏毫不退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破的难关。

  为解决业务难题,她带领团队向专家要技术,向科技要力量,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环保”的管理工作方法,不断提升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精准治污水平。

  为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她统筹协调全区各职能部门和9个镇(街),建立了“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协同、河长主责、镇(街)落实”的高效联动治水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合力、同心治水的良好局面。

  ……

  “工作有思路,做事有方法,执行有力度。”说起张敏的工作作风,她身边的同事个个都这样夸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淡水河紫溪国考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改善到Ⅲ类,创下20多年淡水河水质的最佳成绩,让淡水河旧貌换新颜,重新迎来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鹭舞翩跹。而这一切,和张敏及其团队的辛勤付出、默默奉献密不可分。

  脚下有力量

  踏破铁鞋——“一定要找到不达标的原因”

  新圩镇高田水一体化治理工程出水口,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变得清澈干净,缓缓流入横岭水,横岭水沿岸竹影摇曳,水底游鱼清晰可见。

  每次看到这幅原生态自然美景,市生态环境局惠阳分局水污染防治中心主任黄锦容都会想起两年前,她和张敏曾经在此遭遇的窘境。

  横岭水是淡水河的一级支流,河长19.35公里,因沿河流域工厂企业多、人员密集,加上此前管网建设不完善和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大量污水排入,水体发黑发臭,高峰期对淡水河的污染贡献率达到16%。2019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横岭水污染公益诉讼线索进行挂牌督办,但经过艰难治理,2019年底水质虽大幅改善却仍未达标。

  “一定要找到不达标的原因。”张敏和团队一起沿着横岭水溯源而上,一个个排口查,一个个断面水质测。黄锦容记得,那时的横岭水沿岸杂草丛生,河堤又狭窄,“当时穿的浅色运动鞋一下就变黑、变湿了”。在走到一段围墙边的河堤时,一个排口突然排出污水,“我们躲闪不及,部分污水直接溅到头上,还是挺臭的那种。”黄锦容说,当时大家自嘲了一下,简单处理后又继续往前走。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寸寸河堤见证了张敏和团队“上下求索”的努力,经过深入摸查,他们终于查清问题所在,测算出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并协同当地政府敲定了一体化治理工程选址和建设方案。去年6月,横岭水预期完成达标,为淡水河稳定达标消除了最大隐患。

  三年攻坚,1090个日夜,张敏带领团队,完成了600多份问题清单交办、100多次研判调度、2万多次现场检查,3万多次水质监测、400多项工程建设、近千个排口的治理、全区23条支流河涌的整治。

  “张局脚力真好”“半夜两点下班,早上8点又来上班”“她身上好像有永远使不完的劲”……同事们总这样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张敏说,“我的背后有党委和政府、有部门、有团队和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淡水河今天的华丽转身,凝聚了所有参与攻坚的领导同事们太多的心血与汗水。”

  生态保护没有终点,张敏和同事们对淡水河的守护也还在继续。“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淡水河二级支流水质也要尽最大努力实现全部达标。”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欧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