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yqwmw@163.com | 加入收藏
500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大街小巷
2021-11-18 09:49:00 稿源:惠阳文明网

  每周六下午,“河小青”环保志愿者们就从惠阳淡水坝尾社区出发,一边向路人发放环保宣传资料,一边拾捡淡水河岸边的垃圾;每个周末,崇雅中学的学生们在学校家委会的组织下,与父母一起登亚公顶,通过拾捡垃圾的方式守护惠阳人民的天然氧吧;5年来,惠阳义工团每天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在厦深铁路惠州南站为旅客开展志愿服务;10年来,每年8月中旬,心飞翔公益协会都会为困境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


文明交通志愿者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

  志愿服务是一个城市文明的体现。活跃在惠阳城市大街小巷、乡村田间地头的约500支志愿者队伍,在禁毒反诈、尊老爱幼、助残帮困、爱心助学、扶贫救灾、文明创建、环保宣传、文明出行、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中,相互协作又坚持做好自身特色品牌项目。志愿者们既是行动者,又是引领者、感召者,在他们的带动下,惠阳这片土地上,志愿精神深植人心,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各色“马甲”在车站医院等服务

  行走在惠阳大街小巷可以感受到,文明蔚然成风,城市暖意浓浓。在共青团惠阳区委、惠阳区文明办、区志愿者(义工)联合会、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指导下,惠阳辖区建立的志愿者队伍约有500支,近年来数量还在增加。

  在交通枢纽厦深铁路惠州南站内外,可以看到“黄马甲”“红马甲”“绿马甲”们忙碌的身影,多支不同的志愿者队伍在这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马路边、南站进出站口及公交车进出站口,惠阳区分享阳光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引导行人安全有序过马路,劝导非机动车莫闯红灯,提醒机动车礼让行人;在南站出站口、售票厅、检票口及两个测温点处,惠阳义工团自2016年4月起,每天派出4~5名志愿者在这里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导购、导乘、咨询、秩序维护、帮扶……这两年还增加了测体温、发放口罩等服务。

  从惠州南站往淡水城区走,会途经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从今年9月中旬起,院内“常驻”一批志愿者——惠阳义工团义工在这里开展“助老就医志愿服务”,为患者解答就医流程、教患者使用手机预约、为患者指引各科室方向、帮助患者打印检验报告、抱小孩、推轮椅、帮拿药……不到两个月,“红马甲”成为该院一道亮丽风景,“有不懂找义工”成为患者的共识。

  去年底,惠阳还新增了一支公益救援力量——惠阳区蓝天救援中心。这支专业化的队伍在应急救援、驰援河南、急救培训、大型活动保障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将提升志愿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一个人感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惠阳各支志愿服务队伍各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相互融合、相互帮助。核酸检测和接种疫苗现场维护秩序、文明创建引导交通出行……大家一呼百应,纷纷参与。建设文明惠阳的道路上,他们都是同行者。

  今年9月,在惠阳淡水城区14处主要交通路口,交通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值守。他们来自不同的志愿服务队,又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明交通志愿者。挥旗、指引、疏导……有的人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有的人两个路口之间奔波,忙得顾不上吃饭。

  水滴户外公益惠阳区域负责人张慧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直想为这群坚守在路上的志愿者做些什么。作为一名50多岁的志愿者,张慧也经常参与交通秩序维护志愿服务。在她的号召下,爱心商家、爱心人士慷慨助力、捐钱捐物,为路面上的志愿者们送去了夏日解暑食品,感动了交通志愿者,也感动了路过的市民。

  “做志愿服务不分你我,社会志愿者有经验,能给学生更好的引导。”崇雅中学德育办主任胡斌介绍,崇雅中学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初一、初二年级按班级轮流到亚公顶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社会志愿者的帮助。如今,这项志愿服务已成常态化,每周末组织一个班级参与。亚公顶森林公园是惠阳人民的天然氧吧,日常登山的人很多,为拾捡遗留在山间、绿道的矿泉水瓶、零食包装袋等垃圾,每到周末,崇雅中学的学生及其家长们,在家委会、社会志愿者的带领下,登亚公顶捡垃圾,拉横幅宣传环保知识。半天的志愿活动结束时,志愿者还会组织同学们一一发言谈心得,让实践的意义更加内化于心。家长们说,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叛逆,来一场这样的公益活动,环境卫生整洁了,亲子关系也改善了。

  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提升志愿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得更加常态化、制度化。与此同时,惠阳还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激励更多市民和社会力量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发挥志愿服务队的引领示范作用,把志愿服务覆盖到全区各个角落,让更多的普通百姓受益。

  惠阳区文明工作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要进一步健全长效常态的共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丰富志愿活动内容,提高志愿服务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同时借力数字赋能提升效率,形成工作闭环,让志愿服务在惠阳大地蔚然成风,为惠阳高质量发展提供道德滋养和精神动力。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张登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