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记者走访了解到,惠阳区部分中小学校已常态化开展烹饪、种菜等课程,校园里的“劳动美”早已遍地开花。
初夏时节,位于惠阳区三和街道辖区的泰雅实验小学“礼耕园”内,茄子、青瓜、辣椒等当季蔬菜喜获丰收,同学们正忙着采摘。地里的甜椒和西红柿一个个圆鼓鼓的,苋菜、蚕菜、韭菜郁郁葱葱,收成指日可待。在另一边的空地上,孩子们把蔬菜幼苗种下,小心翼翼地培土、浇水……日前,记者看到学生们收获了茄子、辣椒、空心菜、韭菜、苦瓜、西红柿等蔬菜。
学生们收获蔬菜。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句诗里描写的是劳动对孩童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该校校长陈少奇介绍,自2021年9月,泰雅实验小学打造了名为“礼耕园”的劳作园,园内占地300平方米,共有24块菜地,由三至六年级的班级各自认领。这些责任地由学生自主管理,同学们既能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也能收获丰收的喜悦。
“我们每周都要过来除草、浇水,看到蔬菜结果了会很有成就感!”五年级学生白珊瑜和肖轩告诉记者,种菜的过程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学生们在种菜。
白珊瑜同学说,自己亲手种的会很期待后续,例如每天都会拿记录本来这里记录这个苗的一点一滴。“通过学校开展的劳动课程,我知道了农民伯伯种菜的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肖轩同学说。
这些由同学们亲手摘下的蔬菜,转眼间就上了餐桌,被制作成美味的佳肴。“茄子比较吸油,不要切太厚,煮的时候要放多一点油……”在学校的烹饪室里,老师正现场演示和讲解各道菜的烹饪方法。同学们进行小组分工后,有模有样地削皮、切菜、打蛋,相互配合。不一会,一份份香喷喷的茄子炒辣椒、鸡蛋炒黄瓜新鲜出炉。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制作成餐桌上的佳肴,老师们教得开心,学生们也学得自在,乐得其所。
同学们在上烘焙课。
“劳动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校长陈少奇介绍,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并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基地资源,开展种植实践、烹饪、住宿生内务整理等活动。“礼耕园”作为劳动实践基地,还可以作为学校多学科的学习基地,老师们带学生来这里,可以学习数学的测量、美术课的画画写生,还有科学课对生物的研究和探索等等。下一步,该校还将开发更丰富的劳动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特色、优质发展。
(文图、小视频 惠报全媒体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黄雯婷 方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