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千层浪,又到丰收时,惠阳水稻迎来了大面积收获期。日前,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在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农技专家抢抓晴好天气,对该中心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和碳足迹监测试验田的水稻开展收割测产工作,为全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数据支撑。这也是该中心连续9年开展施肥试验和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近年来,惠阳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了惠农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了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单产的增长,推动粮食增产增效、丰产丰收。位于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015年建立至今,每年都开展施肥试验和耕地质量监测,通过评价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变化,为守护耕地质量安全、提高耕地产能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农户对收割的试验田稻谷进行测产。
当天上午,市、区两级农服中心技术人员联合省农科院资环所的农技专家和农民一起,手拿测具和镰刀,对试验田的水稻进行细心收割,不落一穗,规范严谨地开展小区测产工作,确保粮食数据粒粒求真。据了解,本次测产将25平方米的区域设定为一个小区,通过测量每个小区稻谷的产量以及秸秆的重量,换算出每亩的产量。
“关于小区测产,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实测,第二种方式是圈产,通过这两种方法来相互验证,结果就更可靠一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博士郑小东介绍了相关测产技术规范。
2015年以来,为筛选到最适合惠阳水稻生产的技术模式,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与省农科院资环所合作,在该监测点外,还陆续开展田间肥效试验、秸秆还田、稻稻休耕、稻稻绿肥、稻田免耕、稻田减钾等多种试验,并通过试验效果评估,指导农户科学施肥用药,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产量提升和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从今天现场测产的情况来看,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措施的水稻,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而且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水稻的植株抗性也得到了增强。”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耕地肥料部部长何立波表示,多年来,为筛选到最适合惠阳水稻生产的技术模式,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与省农科院资环所合作,在该监测点外,陆续开展田间肥效试验、秸秆还田、稻稻休耕、稻稻绿肥、稻田免耕、稻田减钾等多种试验,并通过试验效果评估,指导农户科学施肥用药,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产量提升和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惠阳区将继续做好水稻良种推广工作,确保惠阳粮食稳产增收。
(惠报全媒体记者 许文昌 通讯员 杨思佳 李冬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