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yqwmw@163.com | 加入收藏

擦亮红色文化名片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023-07-19 14:48:03 稿源:惠阳文明网

  红色文化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生命凝聚的宝贵精神财富,学校发挥红色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前,惠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对辖区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惠阳叶挺红军小学、叶挺红军中学两所学校不断适应新形势,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式,在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上做文章。叶挺红军中学组建铁军国旗护卫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叶挺红军小学。

  叶挺红军小学:党史、国史、村史、校史进课堂

  调研第一站来到叶挺红军小学,这是北伐名将、新四军创始人之一叶挺将军的母校,创建于1903年,现有6个全日制教学班,在校学生181人。

  学校地处的周田村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具有深厚的革命斗争历史。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学校积极开展红色教育,让“党史、国史、村史、校史”进课堂,让红色文化逐步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

  调研组参观了学校的校史荣誉室、红色文化长廊英雄人物宣传栏、红色雕像等红色教育场所。据介绍,叶挺红军小学还组织了主题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红色经典诗词诵读比赛、红歌合唱比赛、绘画创作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有声和无声的教育,让红色种子在师生心里生根发芽。

  该校校史荣誉室里珍藏着不少珍贵的老照片和物件,引人追忆峥嵘岁月,尤其是一面来自天安门广场的特号国旗及一面中国工农红军军旗,更时刻激励着师生们深耕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

  该校校长刘文堤介绍,接下来,学校将围绕“叶挺”“红军”“小学”这三个关键词定位规划,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充分利用《叶挺红军小学红色读本》校本教材,将党史、国史、村史、校史融入日常德育教育课,将红色故事、民族音乐、爱国教育贯穿于课堂当中,不断增强师生爱国情怀。他还建议保留百年私塾,打造以传统书院为特色的校园风貌,争取将传统风格红色元素与现代美感相融合。

  叶挺红军中学:成立学生红色宣讲队讲好红色故事

  2016年,为纪念叶挺将军诞辰120周年,惠阳区秋长中学更名为“叶挺中学”;今年3月,经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研究决定,该校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惠阳叶挺红军中学”。

  将军路、阅江楼……走进叶挺红军中学,学生红色宣讲队向调研组讲解每一栋楼宇、每一条校道所融入的叶挺将军元素,每个名字的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该校校长杨君伟介绍,由于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存在生源复杂、较多家长进城务工导致家庭教育有所缺失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开展了“大德育”系列工作,结合“三全育人”举措,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通过家长会、教学开放日、研学、生涯规划等活动,把校内思想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扩大德育工作的覆盖面。

  同时,学校还将校门口一侧的家长接待室改造为“锡宗堂”,通过精心布置,把叶挺父辈的故事融入其中,以此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更直观地触及家长、学生心灵。该校重视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为维护校园环境卫生设立了“表扬栏”和“曝光栏”,以此培养学生日常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

  2022年下半年,该校成立学生红色宣讲队,讲好红色故事。明年6月,叶挺红军中学将迎来第一届高考生,学校特意在这届学生中挑选组成了“铁军国旗护卫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强健学生体魄,锻炼意志品质。

  建言献策:部门学校形成合力,推动相关问题逐步解决

  随后的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区人大代表,秋长街道秋长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叶惠雄建议,学校可邀请抗美援朝老兵、越战老兵等给学生们讲述亲身经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承红色文化。

  “近两年来,两所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区教育局副局长邓光强说,以“红军”命名的学校在全国不多,惠阳就占了两所,这是荣光,我们必须办好、弘扬好。

  市人大代表赖远雄是从叶挺红军中学毕业的,一直热心参与学校建设、发展。他认为,作为一所完全中学,叶挺红军中学校园面貌变化不大,希望能形成合力将这所学校越办越好。

  “底色决定成色,我们要办红色学校,首先底色要足。”调研组认为,两所农村学校在擦亮品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红色氛围非常感染人。师生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这个底色就很好。希望惠阳叶挺红军小学和惠阳叶挺红军中学与时俱进,提升学校教育理念,依托革命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擦亮红色文化名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调研中,人大代表们发现两所学校在校园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叶挺红军中学缺乏实验室、宿舍楼比较老旧、宿舍及饭堂不足,高一年级近400多位师生暂寄区教师发展中心上课,迫切期待回归学校“大本营”。

  调研组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制定工作清单,有计划地帮助学校解决问题,同时学校方面摒弃“等、靠、要”思想,各方面形成合力,推动相关问题逐步解决。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惠阳人大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