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聚焦新型储能等产业发展方向,结合两大千亿级园区建设,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快的创新主体,尽快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引导企业在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长期规划、提前布局,努力打造大量优质的高企集群,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力争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1000家。这是记者日前从惠阳区人大常委会对惠阳区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工作开展的调研活动中了解到的。
2020年以来兑现惠企科技政策资金2.09亿元
近年来,惠阳区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惠州市惠阳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科技创新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2020年以来,兑现惠企科技政策资金2.09亿元,争取上级科技资金1.23亿元。
惠阳坚持抓好高企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高企认定推荐等工作,“规模大、质量优、后劲足”高企集群已初具规模。2022年,惠阳区市级高企培育库入库数(248家)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通过数(1013家)均居全市第一,高企拥有量达680家(全市第二),近5年增长5.8倍。目前,惠阳正在开展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前两批次已推荐269家申报企业,预计年底惠阳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将突破800家。
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汇聚创新资源、推动企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等多重功能,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主要载体。2021年度,惠阳规上工业企业共设立研发机构524家,R&D研发费用达到28.94亿元,占GDP比重3.86%,位列全市第二。2020年以来,全区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7个、市级19个,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24家。
惠阳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推动企业向产学研一体化联合创新转变,有力促进了企业产业升级。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一代高性能硅氧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与装备”获市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200万元立项资助;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深度学习的PCB线路板缺陷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市科技局重点领域研发项目立项资助100万元。
在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方面,惠阳积极引导具有产业资源和服务体系的产业平台建设孵化加速载体,引入专业孵化运营团队,围绕企业成长各阶段需求,为入孵企业提供精准技术服务、商业服务和创业辅导服务。如广东广麟材耀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惠州市恩雅乐器有限公司成功晋级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前者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称号。
重点支持有条件产业园区打造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如何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惠阳将聚焦新型储能等产业发展方向,结合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千亿级园区建设,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快的创新主体,尽快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加大培育创新主体力度,紧盯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引导企业在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长期规划、提前布局,努力打造量大质优的高企集群,带动惠阳产业优化升级。到2025年,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1000家。
科技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惠阳将修订完善《惠阳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关于激励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优化科技人才支持领域、措施和条件,重奖在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惠阳还将加强科研攻关,以省市“揭榜挂帅”等重大专项申报为契机,紧紧围绕新型储能等产业方向,推动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支持力合、恒昂、新材料产业园等具有产业资源、服务体系的产业园区,打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挂钩的“小而精”产学研结合、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培育新兴产业和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座谈会上,参加活动的区人大代表纷纷发表意见建议,其中“教育政策配套”成为关键词。惠阳区人大代表任英波说,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教育往往排第一位,建议可根据企业的税收贡献给予企业解决一定数量的公办学位,这样对企业引进人才会有积极帮助。惠阳区人大代表周泰行建议,可考虑从一些不满员的民办学校,购买一定数额的学位作为公办学位,解决当下公办学位紧张问题。
惠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认为企业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管理职能,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科技创新投入深度,主动与企业加强联系,重点在人、财、物方面积极扶持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创新中遇到的难题,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提升企业发展创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