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yqwmw@163.com | 加入收藏

小小发明家省赛获佳绩
2024-04-15 09:29:22 稿源:

  用科技之光,点亮孩子梦想。近日,由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主办的第3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深圳市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惠州市惠阳区代表队师生凭借较高的科学素养和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斩获专项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的好成绩。日前,记者对其中两名“小小发明家”进行了采访。

  多功能自行车后架获“专项奖”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六年级学生王昱凯的发明灵感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

  自学会骑自行车后,王昱凯发现,现有的自行车后架太短太硬,没有后靠不安全,而且外挂把锁头显得笨重累赘。他常想着为自己设计一辆高性能、有个性的自行车。在学校李俊华老师的指导下,他完成了作品“自带锁多功能自行车后架”,获得第3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以及大赛二等奖。

  “这个小小发明,解决了以上问题。”王昱凯介绍说,在自行车常规行驶时,可将车锁垂直,它就像一个靠背,能起到安全作用。如果将车锁打开,它就是一个能存放更多货物的货架。将车锁的两边松开,再放下去,它就是一把密码车锁,简单便携,省去了带钥匙的麻烦。

  李俊华老师介绍,从低年级开始,王昱凯就坚持每年设计作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在生活中挖掘灵感,通过运用日常工具和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科技创新这条路上积极前行。

  乡村女生爱钻研,编钟“古为今用”

  编钟是中国古代汉民族重要的打击乐器。惠阳区良井镇前锋小学12岁的女学生杨雨歆爱读科幻故事书,脑袋里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她在此次比赛中通过设计创作,将编钟“古为今用”,发明的“电控式音乐编钟”荣获大赛三等奖。听说她来自乡村小学,现场不少师生竖起了大拇指。

  杨雨歆说,她不是第一次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了,每次的选题都是她感兴趣的。“之前我看过一个电视考古节目,了解到编钟,我很感兴趣,就想‘复刻’一下。”杨雨歆说,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指导老师关小辉,老师认可并开始辅导她创作发明。

  古代的编钟需要人工敲击,杨雨歆决定使用现代的手段——电控。“最难的是计算钢管的长度。”关小辉老师介绍,他带领学生根据中国明朝乐律学家朱载堉发明的十二平均律将钢管制成21个精准音阶,组成高、中、低3组共21个音阶。将21个音阶钢管悬挂,敲打的时候能发出准确的音律,再将制作好的音律组件安装在编钟内,编钟作为音乐组件的共鸣体,增强音乐的浑厚力度,重现古代的乐器风格。“我们利用键盘控制电磁铁,再由电磁铁敲打钢管,这样‘编钟’就可以像钢琴一样演奏,发出动听的古典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