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惠阳逾5000亩中季稻喜迎丰收
2024-09-23 09:36:50 稿源:惠阳文明网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近日,位于惠阳区平潭镇阳光村700亩优质中季稻迎来了收获时节,田间地头一派人忙机欢的丰收场景。近年来,惠阳区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措并举做好农业生产工作,在全区范围内积极推广“蔬菜——中季稻——蔬菜”的绿色轮作模式,今年全区中季稻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至6000亩,覆盖各镇街,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中季稻,作为早稻与晚稻之间的桥梁,其种植时间精准地填补了蔬菜休耕期的空白。在惠阳区,每年4月至9月,原本是蔬菜田地的“空窗期”,而今却成了中季稻茁壮成长的黄金时段。惠阳区农业部门积极推广这一轮作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还显著增加了粮食产量,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阳光村旺福六宝菜场的稻田里,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争分夺秒开始收割。不一会儿,收割机便满载着沉甸甸的稻谷,停靠在运粮车旁,将稻谷倾泻而下。“去年我们首次尝试种植中季稻,效果非常好。今年继续扩大规模,不仅产量稳定,土壤质量也明显改善。”旺福六宝菜场场长吴春其满脸喜悦地分享道,“蔬菜——中季稻——蔬菜”轮作,让土壤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恢复,种出来的蔬菜、水稻等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也提高了。今年700亩优质中季稻喜获丰收,亩产高达800斤,成为全区农业增效的典范。
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中季稻。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通讯员杨思佳 李冬娴 摄
“针对高温高湿及病虫害挑战,我们为农户推荐耐高温的水稻品种,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古幸福介绍,惠阳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虽不利于叶菜生长,却为中季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水旱交替的耕作方式,能够破解土壤板结难题,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稻草还田更是为土壤增添了丰富的有机质,为后续蔬菜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惠阳区中季稻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至6000亩,覆盖了平潭镇、永湖镇、良井镇及镇隆镇等多个区域。
为鼓励更多农户参与中季稻种植,惠阳区农业农村部门已将中季稻纳入种植补贴范围,还将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全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