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治理的“老大难”,如何让城市的“文明味”与“烟火气”同向而行?惠阳区将群众诉求、商贩生计和城市管理融为一体,按照“疏堵结合,相对集中,规范统一”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立13个流动商户临时疏导点,方便周边群众就近消费的同时也解决流动商户的出路问题,在城市烟火气和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中探索平衡点,让人间烟火与城市文明并行。
“两年前在‘网红桥’上摆摊卖茶饮,生意还可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今年10月,赖远芳经营的茶档有了固定的“家”,她入驻了红桥夜市,不用再担心天气问题和争摊位起争执了。
她口中所说的“网红桥”,是位于淡水街道英之皇·廊桥小区旁边,连接三号路与六号路的桥梁,因征拆问题迟迟没有进展,桥梁两侧被高高的围挡封闭,也成了流动商贩摆摊的地方。如今,这条桥两侧的道路已经动工建设,计划明年建成通车,可拉近淡水桥背与白云路的距离,也可以更为便捷前往大亚湾。
在这条桥成为“网红桥”时,给周边冷清的市场环境带来了火热的“夜经济”,也衍生了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问题,因流动商贩流动性强、反复出现且分布散乱,管理部门在具体管理上无法集中统一有效管理,进而影响市容环境秩序、交通秩序等。
赖远芳说,过去在“网红桥”摆摊,卫生、管理主要靠自觉,摆摊又属于占道经营,违反市场管理规定,也存在安全隐患,她更倾向进驻管理规范有序的夜市,市民来消费也更安全和放心。
城市生活既需要有品质的城市环境,也需要接地气的生活服务,平时不起眼的流动路边摊恰恰折射出的是市民日常的生活需求。
保留城市的烟火气的同时,如何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惠阳区从城市管理的要求和摊点经营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按照“疏堵结合,相对集中,规范统一”的要求,在不影响市容和交通,不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的情形下,在全区设置了13个流动商户临时疏导点,其中11个已经投入使用,解决流动摊贩乱设摊点占道经营问题。
红桥夜市就是其中一个流动商户临时疏导点。淡水街道经过调研,在按照疏堵结合、劝导教育与严管重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常态化监管的同时,引入有实力的企业,将淡环村三村小组符合相关用地规划的6500余平方米村民自留地打造成“红桥夜市”疏导点。
原来在“网红桥”上的近百家流动商贩纷纷进驻,变成了“夜市网红”,规范有序的管理让这里很快火爆,迅速成为惠阳乃至周边地区群众认可的新晋“网红打卡点”,周末更是上万人次前往消费休闲。
“镇里给我们专门弄了疏导点,就有了相对稳定的‘回头客’,不用再回到路边随处摆摊了。”惠阳区镇隆万里工业区疏导点一个专做肉夹馍的档口,档主任风水利索地拿起一个白吉馍,从边缘切开,夹起一块腊汁肉切碎,掰开白吉馍夹入碎肉,装进纸袋里递给顾客。
在镇隆万里工业区疏导点,一个个摊位整齐排列,售卖着各类小吃、饮品,也有日常生活用品。这里生活了四五千产业工人,在建立疏导点之前,流动商贩沿路摆卖,既影响了市容市貌,尤其上下班高峰期人车混杂,带来了安全隐患。
任风水说,以前在外面摆摊要抢占位置,还要吆喝找客人,在疏导点里会有熟客过来消费,室内有用餐的桌椅,客人过来堂食至少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这里干净有序,买东西也放心。”在镇隆万里工业区工作的李进说,疏导点有专人管理维持秩序,及时清扫垃圾,整理餐桌,镇隆当地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人员也会巡逻,安全感提升了许多。
在淡水的红桥夜市,同样是规范化管理,入驻商家要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管理方安排保洁人员及时清理垃圾,每周一次消杀,每半个月清理排污管道等,确保夜市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让市民买得安心、吃得放心。淡水街道、市场监管、城管执法、公安交警等部门,也定期定点开展巡查,为夜市运行保驾护航,让平安守护看得见。
在惠阳设立且运营的11个流动商户临时疏导点,由第三方公司或镇街进行运营,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管理责任落到了运营方,城管压力骤减,有更多精力做好其他城市管理工作。
惠阳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陈海宏说,流动商户临时疏导点作为一种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旨在解决城市中流动商户管理难题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惠阳秉承“管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理念,通过规范化管理,引导流动商贩进入疏导点,要求商户自觉落实管理责任,做到有序经营,营造整洁舒适、文明有序的消费环境。
对于流动商户的管理,惠阳一直积极探索化堵为疏的新路子,结合长期探索的管理经验,流动商户不能一味靠堵。“关键还是疏,一是网格管控,引摊入市,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陈海宏说。
对商场、学校等重点场所周边的流动商户,惠阳根据流动商户集散规律,组织执法人员在早晚高峰期、夜间流动商户出摊前加强重点区域市容市貌管控,实施定人定点管控,解决管理时间空档难题。
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治理的“老大难”,如何让城市的“文明味”与“烟火气”同向而行?在有需求的地方,惠阳积极探索利用空地、闲置房屋试点设置“便民临时售卖点”和“临时疏导点”,结合流动商户实际需求,研究制定适配方案,划定免费摆摊区域、固定时间收摊,既解决了流动商户无序摆摊问题,又满足了流动商户生计和市民购物需求。
在不影响群众出行和市场摊位满档的前提下,结合目前已形成的早市聚焦摆卖点,惠阳探索在淡水文华楼市场、德昇市场等农贸市场附近试点设置“便民临时售卖点”,设立公示牌,规定摆卖时间段及经营要求,公开设立部门、监督投诉电话等信息,引导流动商户进入“便民临时售卖点”经营,明确属地镇街、城管和网格员的管理和巡查责任,确保每个环节有人负责,有人监督,逐步规范农贸市场周边乱摆卖行为。
针对淡水东门桥、秋长新塘村华叶路口、秋长茶园村老村委会路口、沙田米塘大道周边等晚夜间人流量大且有消费需求的地段,实施“夜市”摆卖管理,限定时间在划定区域内摆卖,设置可移动防撞护栏,在摆卖时间段禁止车辆进入及通行,试点开放流动商户管理,为广大城市创业者提供出路,延续城市夜经济烟火气。
同时,受珠海夏湾夜市做法的启示,惠阳积极探索流动商户疏导点“潮汐式”管理模式,限定时间、限定地段、限定档位让流动商户出售自产自销产品,并要求每个摊位做到不占道经营、不噪音扰民、不超时售卖、不乱扔垃圾、保持人走地净。
陈海宏说,惠阳对流动商户临时疏导点实行动态管理,已设置的临时疏导点在后续运营中会结合实际和群众意见建议,按照“优胜劣汰”原则撤销经营不理想的疏导点。在流动商户临时疏导点建设和管理中,坚持疏堵结合推进精细化管理,为城市治理寻找新出路,为惠阳经济注入新活力,让人间烟火与城市文明并行。
惠报全媒体记者 黄尉宏 特约通讯员 陈丹娜 通讯员 周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