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脑海里,夏日是这么一幅美丽的场景:一家人聚在院子里喝茶乘凉、闲话家常,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一处美丽的庭院,不仅承载着人们对于家的美好记忆,更凝聚着一代代人的乡愁、乡情。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近年来,惠阳区三和街道深入推进“美丽庭院”打造和升级工作,将“美丽庭院”建设作为“百千万工程”的有效抓手,丰富“美丽庭院”内涵,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原则,统筹力量抓示范户建设,以小家之美推动乡村绿美,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齐心打造更具乡情的宜居宜业绿美乡村。
积极响应:
“美丽庭院+人居环境”取得成效
“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走进三和街道拾围村矮岭小组黄伟坚家,迎面而来是两棵苍翠雅致的罗汉松,庭院两侧种满爬藤植物,一片葱郁之景。黄伟坚说,工作闲暇之余,他最爱坐在院中,一个人一壶茶,悠然惬意。
在三和街道深入发动开展“美丽庭院”工作之际,他积极响应,成为打造“美丽庭院”行动中的积极分子,不仅带头重新整理了自家院子,同时带动邻居一起开展庭院建设。“我是很支持美丽庭院建设的,大家日常生活在村里,当然是把村里和家里都收拾得干净整洁,才能住得舒适”。在“美丽庭院”工作的带动下,村民们发挥主人翁精神,不仅精心打造自家庭院,还共同参与到全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中去,共同推进乡村治理取得成效。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惠阳区村庄建设考核工作中,拾围村获评“先进村”。
独具匠心:
“美丽庭院+民俗”突出特色
铁门扇村村民叶德麟的妻子是黑龙江省朝鲜族人,嫁到三和定居后,深深被客家文化的精神内核打动,进而萌生出将客家文化和朝鲜文化融合起来,打造一座兼具欣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美丽庭院的想法。
夫妻俩收集一些老物件和废弃物,做成既美观又环保的小装饰,废旧的轮胎、猪槽子变成了充满艺术感的花盆,院内林木葱葱,花团锦簇,建个凉亭、装个水车……再加上朝鲜族美食,一座具有朝鲜族特色的“网红”农家屋舍就此诞生,吸引不少居民前来打卡、品尝美食。这座独具特色的庭院既是“美丽庭院”,也给家庭带来了“文明传承户”的荣誉,以独特的民俗特色展示出文化交织下的和谐家风,以文化内核赋能美丽庭院,以文明家风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三和街道吸纳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村风村貌、乡村文化也发生着深刻改变。辖区以点带面,通过“美丽庭院”示范户、“星级文明户”的评选创建工作持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高质量提升乡村生态美、风貌美、环境美、风尚美。
用心维护:
“美丽庭院+文化传承”相得益彰
“我们这个院子是2008年打造的,一到周末,全家总动员一起搞卫生、修草皮,洗地板……”在全坑村禾坑仓小组,黄宇行一家三代20多人住在两栋紧挨着的楼房里,而两栋房屋围着的庭院可是荣获市级示范户的“美丽庭院”。
走进黄宇行家的庭院,挺拔的竹柏、九里香迎客,桂花树飘荡幽香,绽放的长寿花、杜鹃花、茶花“招蜂引蝶”,他正在修剪雨后茂盛的草坪,一旁的喷水池里,鱼儿欢快地游着,给院子增加了灵动。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黄宇行特别向记者介绍了进院左手边的读书亭,亭内三条长石凳围着一个大石桌,而亭子周围被翠绿笔直的竹子包围。他说,这是全家人最爱的地方,在这里各自读书,教小朋友唱客家童谣、讲老一辈的故事,别有一番乐趣。可以说,院子也成了一家人“传承家风”、“文化滋养”的地方。
一到周末,在外工作的亲人们陆续回到这里,三代20多口人齐聚在院内吃饭聊天,欢声笑语多了,大家还一起分工协作开展劳动,维护好“美丽庭院”。因为打造、维护得好,他家也获得了“市级示范户”的称号,吸引了周边邻居前来围观、学习,黄宇行也乐意指导大家,根据自身实际把家门前屋后的院子利用好,打理好。
发挥优势:
“美丽庭院+乡旅”赋能创收
在全坑村“阡陌良田”村道旁,有一座生机盎然、整洁美观的家庭农庄,院内花开茂盛、果树葱茏,与全坑村碧草绿水交相辉映,这是全坑村民黄运斌的家,黄运斌说:“全坑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植绿工作,村庄面貌有了极大改变,前来游玩的游客增多。我们在庭院内外种植果蔬、圈养禽畜,推出具有全坑特色的客家菜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尝,我们的收入也有很大提升”。全坑村是惠阳区拟培育省级典型村之一,该村聚焦农业、农民、农村“三农”核心,在乡村绿化美化、农房风貌管控、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下功夫,一个个特色景观节点打造起来了,一座座“美丽庭院”也被注入了乡旅的发展机遇,形成了庭院美、产业兴、村民富的生动实践。
当前,三和街道正把推动乡村绿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引领带动村民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鼓励村民大力开展“美丽庭院+经济”、“美丽庭院+民俗”等多领域创新,让小家之美涓滴聚力,助力乡村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