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涛,男,汉族,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人士,197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97年正式投入工作,并于2012年6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建钢构(华南)焊培中心主任,2024年获评为敬业奉献类别的“广东好人”。
稳扎稳打扎根基层学技能
在未来的发展大趋势下,钢结构智能制造实现了钢结构制造由传统模式向“智造”模式转型升级,中建科工旗下中建钢构建成的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智能制造技术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一名新时期产业工人,白新涛从建设初期就积极参与相关技术研发,并牵头负责完善机器人横焊数据库,通过对设备参数和工艺实操的总结,确定基本焊接规律,目前已经进入改进验收阶段。后续将着力研究机器人全熔透“工字钢”焊接工艺,该工艺可以减少工作条件较差、劳动强度大的清根环节,且能提升整体焊接质量。
将钢结构焊接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实现大批量和重复性焊接的智能化、流程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白新涛团队和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共同探索,将实践和理论深度融合,在传统工艺向智能制造的转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新涛深知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升。他在工作之余依然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技能,始终活跃在制造研发最前沿,和团队一起奋战在钢结构焊接和智能制造的第一线,展现着一个“大国工匠”的责任担当。
刻苦专研立足实践谋创新
从焊接技术员、班长、工段段长到焊培中心主任,白新涛始终扎扎实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各类焊接知识,钻研各种焊接工艺。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焊接工段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始终在98.5%以上,超过90%的行业标准和98%的企业标准,并相继完成30多项技术改造创新项目。
白新涛在注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致力于技术创新与设备工艺改造,白新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创造性地攻克多个技术难题。据统计,白新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的设备改造、工装优化、材料节支降耗等技术革新项目已达30余项,保守估计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约8000万元。
从事建筑焊工行业24年以来,白新涛立足岗位、刻苦拼搏、不断创新,围绕钢结构产业的安全生产和提效降本,在焊接设备的改造和设计等方面,先后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创新的定位装置、新型栓钉焊接机等系列技术,在钢结构焊接产业运用推广,既提高了产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又保证了工人的安全防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钢结构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爱岗敬业有担当
如果你处于一种密不透风、温度高达150摄氏度,还要穿上防烫工装,戴上面罩口罩和手套,聚精会神地盯着一处保持几个小时的条件下,会是一种怎样的酸爽感受?作为电焊工的白新涛就时常如此。遇到大工程,他和同事们甚至几天几夜坚守工地,直到工程完工。白新涛参与过深圳会展中心、大疆总部新大楼、广州白云机场、香港机场、香港启德体育园、港珠澳旅检大楼、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医院等一系列工程的建设,部分建筑已经成为钢结构超高层、大跨度和复杂空间领域的标志性建筑。
当问及参建印象最深的项目时,白新涛都会斩钉截铁地说是深圳三院应急院区和中央援港项目。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共产党员,在公司接到援建任务后,白新涛主动请缨参建。
建设深圳三院应急院区过程中,白新涛主要负责钢结构焊接,他还是物资运输组的一员,参与指引车辆,疏通道路,验收物资。他和同事们争分夺秒,每天从早上六点到次日凌晨三四点不停地连轴转,建设过程中,恰逢降雨,他身披雨衣、双脚踏在稀泥中继续工作。
参建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工作条件更为艰苦。白新涛和2万余名建设者奋战51天,在荒滩建起“生命之舟”。即使经验丰富,但在工地上,他丝毫不敢松懈,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白新涛主要负责项目各工区与制造厂的沟通协调,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以及道路情况,联系制造厂发车。构件运送至工地后,白新涛还要负责对接分发工作。为了确保物资落实到位,白新涛每天要在工地上来回走动超过两万步。“有段时间连续下雨的时候,工地到处是泥巴,道路坑坑洼洼,一脚踩进泥土里就拔不出来,穿着雨鞋在工地上每走一步都很困难。”不仅如此,货车在颠簸行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构件掉落的情况。为了能够确保每天的构件分配到位,不影响整体工程进度,白新涛冒雨在工地上观察路面情况,发现并收集掉落的构件,及时送回相应区域。“再辛苦也要坚持!大家一起努力看到工程一步步顺利完成,也觉得很欣慰、很值得。”
后来他回忆说:“这是我人生最难忘的经历了,除了当时高强度的劳动,还有就是一心想着早点把应急医院建成。当时我们心里也有恐惧,但是党员就要冲锋在前。”
从技术员成长为焊培中心主任,从普通工人成为管理人员,白新涛的焊接水平和工作经验始终不断精进。他在自己取得成长的同时,积极参加焊接领域各类比赛,为企业增光添彩。
白新涛不断地攻克焊接变形、裂纹防治、质量控制和管道、钢板全厚度、全位置焊接等多项技术难题,并总结了相关理论和实操经验。他的焊接技术逐渐得到了业界高度认可,在公司内部多次焊接比赛中展示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工友一起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并斩获佳绩。通过多次比赛,白新涛加强了与同行的切磋交流,焊接技术不断提升,同时也向外界展示了企业的焊接技术实力。
传道授业塑精英
1997年,白新涛正式成为一名焊接工,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他积攒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也逐渐从一名焊接新手慢慢转变为一名焊接大师。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筑业和制造业突飞猛进的同时,对高技能技师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为了弥补理论上的不足和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原本高中学历的他,毅然地选择再次踏上学习之路。白天忙里偷闲,夜里挑灯夜读,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在政府和公司组织的多次培训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他也因此获得了大专学历证书,目前攻读在职本科,正一步一步地成为新时代的工人典范。
社会不断发展,白新涛深知光有一身超人的本领已不能作为当代优秀焊接事业工作者的标准。一个优秀的焊接工作者,既要有着超高水平的焊接技巧,又要懂得其中焊接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学会文武兼容,才能在日后有所提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白新涛不仅将自己的焊接水平锻造得炉火纯青,还对身边同事倾囊相授,带出了一大批焊接技术人才,经他培训的焊工近700人,都已成为公司焊接领域的中流砥柱。2018年培训的一批多种焊接焊工,在大湾区焊接比赛惠州市选拔赛中包揽了前三名,并在大湾区首届焊接比赛香港决赛中取得团体金奖及个人金、银、铜奖。
天道酬勤,努力终将有所回报,有一条励志定律是这么写的:如果你每天坚持努力做一件事并持之以恒,那么在一年之后,你将成为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而有着二十四年丰富经验的白新涛,一直坚持专心致志地从事焊接工作,在此期间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第九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优秀焊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优秀农民工”“粤港澳大湾区首届焊接职业技能比赛个人银奖”“惠州市首席技师”“惠州市金牌工人”等。他带队参赛的团队曾获得“全国工程建设系统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和“粤港澳大湾区首届焊接职业技能比赛团体金奖”。这些奖项的取得既是对他焊接能力的肯定,也见证着他焊接水平的不断提升。白新涛从一名基层焊工逐步成长为首席焊接技师,并逐渐向钢结构智能制造技术研发转型,用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坚守诠释着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