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惠州市共有5人获表彰。其中,惠阳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主任白新涛和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古幸福分别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钢铁裁缝”白新涛:焊花闪耀铸匠心
白新涛,男,197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焊培中心主任。
白新涛深耕钢结构焊接领域24年。在他的潜心钻研下,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始终在98.5%以上,超90%的行业标准和98%的企业标准。白新涛致力于技术创新与设备工艺改造,以他为领头人的蓝领工人创新工作室,完成设备改造、工装优化、材料节支降耗等技术革新达30余项,年节约成本约600余万元。他培育出的技术人才超700人,成为公司焊接领域的中流砥柱。他还带队取得大湾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团体金奖个人银奖,2019至2021连续三年焊接机器人比赛团体金奖,大湾区首届焊接比赛香港决赛团体金奖及个人金、银、铜奖等。
白新涛参与过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白云机场、港珠澳大桥旅检大楼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设,部分建筑已成为钢结构领域标志性建筑。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他主动请缨参与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中央援港应急医院等抗疫工程建设,坚持奋战在一线。
从业以来,白新涛始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曾经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工程建设系统优秀焊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惠州市首席技师”“大湾区焊接比赛二等奖”“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古幸福:躬耕田野三十年 科技兴农践初心
在惠阳区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位皮肤黝黑、裤腿沾泥的中年人。他是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古幸福,30余年来始终扎根基层,将“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理念融入基层农技推广工作。
面对农业生产的难题,古幸福总是冲在一线。2021年惠阳遭遇连续干旱,他连续一个月深入田间协调水源、推广节水技术,帮助农民完成插秧;2022年他带领团队对惠阳区400多个撂荒耕地逐户摸排,制定针对性复耕方案,推动惠阳成为全省复耕复种标杆。他年均开展田间指导超200天,组织技术培训40余场,累计为农户节本增效超3000万元。
在农业科技领域,他坚持“向科技要效益”。2016年引进试验种植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超优1000”,亩产达725.6公斤,创惠州水稻单产纪录;2017年与省农科院合作的“冷浸田改良与地力提升关键技术”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为改良低产田作出积极贡献。工作期间,他平均每年推广良种良法60余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地方生产技术规程10多项,5项成果获国家级奖项。
作为农技带头人,他注重人才培养,先后指导15名技术骨干获中级以上职称,其中10人晋升高级农艺师。他推动惠阳区成为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补贴种类最多、覆盖最广的县区,农民们纷纷评价:“跟着古主任学技术,收成有保障。”
从业30余年来,古幸福获“全国农业农村先进个人”“广东十佳最美农技员”“全省粮食生产、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先进个人”等荣誉,并被省科技厅任命为“农村科技特派员”,但他却始终谦逊:“我就是个普通农技员,土地丰收比什么都重要。”如今,50多岁的他依然奔走于田野,用科技与汗水续写着乡村振兴的故事。
来源: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