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七年级学子走进叶挺纪念馆,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客家文脉”主题研学中开启沉浸式历史课堂。这场融合“项目式学习+沉浸式体验”的特色活动,将知识课堂搬到革命遗址,实现了从理论习得向精神传承的深度跨越。
在庄严肃穆的叶挺纪念馆内,该校教师黄怀龙化身 “行走的讲解员”,带领学生们驻足在苍松翠柏前:“这些四季常青的树木,正是革命精神生生不息的象征。”依托前期调研成果,师生间展开互动导览,打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老师结合史料深情讲述,学生们拿着研学手册认真记录,在文物古迹与历史叙事的交织中,完成红色精神的代际传递。
本次活动以“研・创・行”为主线构建育人链条,12支学生自主组建的研学小组围绕“叶挺将军生平”“客家红色文化”等课题展开深度探究。从文献查阅到数据分析,从PPT制作到AI动图设计,学生们通过多元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经过激烈答辩,4支优胜队伍最终获得“沉浸式研学通行证”,在叶挺纪念园实地探访中完成理论与实践的闭环。
“在叶挺将军铜像前诵读《囚歌》时,突然读懂了‘知行合一’的分量。”学生张从煦的研学感悟道出了活动真谛。这场跨越课堂的红色之旅,不仅让青少年在史料研究中锻炼了信息处理能力,更在触摸历史肌理的过程中,将“爱国爱乡”的种子深植心田。正如黄怀龙老师所说:“当孩子们亲手翻开历史的‘活教材’,红色基因便在代际对话中完成了最生动的传承。”